古今医统大全分章阅读 33

佚名 / 著
 加书签  朗读 滚屏

微篇

记住【德书库】:DESHUKU.COM

曰:者,足阳有余,为热中也。疾去徐,虚,为厥颠疾;徐去疾,实,为恶风也。故中恶风者,阳气受也。有脉俱沉数者,少厥也;沉数散者,寒热也;浮而散者,为

仆。(浮为虚,散为足,故头眩而仆倒也。)诸浮躁者皆在阳,则为热;其有躁者在手。(热在手之三阳也。)诸而沉者皆在,则为骨;其有静者在足。(病在足之三经。)诸者切之,涩者阳气有余也,(阳有余,故血少。)气有余也。(有余,故血多。)阳气有余为热无气有余为多寒,阳有余则无而寒。

推而外之,外,有心积也。(外脉经之两旁,外,侵外也。)推而之,外而有热也。(脉侵外为阳气有余,故热。)推而之,足清也。(脉涌,为阳气在,故足冷也。)推而之,,头项也。(脉在,是气有余,故头。)按之至骨,脉气少者,有痹也。

气象篇

曰:病热而脉静,泄而脉,脱血而脉实,病在中脉虚,病在外脉涩坚者,皆难治。

此病脉虚实相反者,曰难治。

脉盛坚者,曰病在外。脉小实而坚者,病在

为阳,病在外;小实为,病在

脉小弱以涩,谓之久病。脉浮而疾者,谓新病。

小弱以涩为血气虚,故为久病。浮而疾为阳气足,故为新病。

三部九候篇

帝曰:决生奈何?岐伯曰:形盛脉,少气足以息者危。形瘦脉中多气者。形气相得者生。参伍调者病。三部九候皆相失者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。左右相失可数者

此皆言失常候者病,相失可数者,数之极也。

中部之候虽独调,与众脏相失者。中部之候相减者。目陷者

独调,至数匀也。众脏相失,言皆应也。相减者,减于,谓其偏少也。

帝曰:何以知病之所在?岐伯曰:察九候独小者病,独者病,独疾者病,独迟者病,独热者病,独寒者病,独陷者病。

相失之候,凡有七诊者,此也。参伍调,随其独异者,言病耳。

以左手足去踝五寸按之,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,其应五寸以,蠕蠕然者病。其应疾,中手浑浑然者病,中手徐徐然者病,其应能至五寸,弹之应者

此言足阳明胃经冲阳之脉,诊之以决生。以左手足去踝五寸按之,谓以自手而诊足之脉也。庶,次也。次以右手诊其右足。弹之,按而移也,寻其脉之有无也,其应手能至五寸者。王注:手足踝皆有脉,盖差误也。

必先知经脉,然知病脉。

经脉,四时胃气之脉。凡诊必先察胃气,然察病脉。

去者

瘦脱,移者,主

已脱,九候虽调,犹;七诊虽见,九候皆从者

脱瘦,九候调亦也。然四时之气顺,七诊互见

必审其所始病,与今之所方病,而各切循其脉,视其经络浮沉,以逆从循之。其脉疾者病,其脉迟者病。脉神去,胃气绝。肤着者。骨枯也。

通评虚实论

曰:脉实,手足寒,头热,何如?岐伯曰:秋则生,冬夏则

秋月建为三阳司天,而应头之三阳经,属阳而主热也。三在泉,而应手足经,宜得气而寒也。脉实为阳之实,宜通壮热,阳证相应斯为顺也。今头热而手足寒者,其在秋亦应时为顺也。冬夏月建三司天,而三阳在泉,当头寒而手足热,故冬、夏为逆,则主也。

亦如南北政,岁当三阳司天,三在泉,宜寸而尺;岁当三司天,三阳在泉,宜寸小而尺。亦此义也。

诊篇第六

微篇

帝曰:夫明五者,气之华也。赤如帛裹朱,如赭;如鹅羽,如盐;青如苍璧之泽,如蓝;黄如罗裹雄黄,如黄土;黑如重漆如地苍。五微之象见矣,其寿久也。

五脏生成篇

曰:见青如草兹者,黄如枳实者,(青黄也。)黑如

(煤也。)者,赤如

血者,(败恶凝聚之血是也。)如枯骨者,此五之见者也。

青如翠羽者生,赤如鹅冠者生,黄如蟹者生,如豕膏者生,黑如乌羽者生,此五之见生者也。

生于心,如以缟裹朱;生于肺,如以缟裹;生于肝,如以缟裹绀;生于脾,如以缟裹栝蒌实;生于肾,如以缟裹紫,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。

玉机真藏篇

帝曰:吾得脉之,天至数,五,揆度奇恒,在于,神转回,回则转,乃失其机。

得脉之,天之至极之术数,何也?五五脏之脉,应时而,揆度奇恒,在于二也。莫非其神乎?神转回,回则转,乃失其机,亦神去则机息之义同也。

脏象篇第七

六节脏象篇

黄帝问曰:脏象何如?岐伯对曰:心者,生之本,神之也。其华在面,其充在血脉,为阳中之太阳,通于夏气。

肺者,气之本,魄之也。其华在毛,其充在,为阳中之太,通于秋气。

肾者,主蛰封藏之本,也。其华在发,其充在骨,为中之少,通于冬气。

肝者,罢极之本,之居也。其华在爪,其充在筋,以生血气,其味酸,其苍。此阳中之少阳,通于气。

脾胃肠小肠三焦膀胱者,仓廪之本,营之居也,名曰器,能化糟粕,转味而入者也。其华在,其充在肌,此至之类,通于土气。凡十脏,取决于胆也。

大家正在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