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历史挺靠谱(出书版)分章阅读 2

袁腾飞 / 著
 加书签  朗读 滚屏

东方的国,西方的城邦

海量小说,【德书库】

周武王伐纣之,建立周朝,定都镐京,历史“西周”。

其实周武王之还有个周文王,文王在位的时候,为周的强奠定了基础。但是文王没有赶好时光就了,子武王把商朝推翻得这么容易,除了商纣自己讨好的因之外,也受益于文王对武王的悉心栽培。

周朝地域广袤,150万平方公里,据说千万。当时最厉害的欧洲国家雅典能有多?能有北京?肯定没有。那时的欧洲国家城邦,个城就是个邦,没多少。斯巴达据说有九千户。家都知斯巴达三百勇士,等于是们国王领着300个打仗,这事放在咱们周朝相当于连的事,咱们周朝,王宫里太监也止300个。

当时欧洲国王能领300个打仗,那就少了,虽然有可能这是国王卫队,主军没。但甭管怎么说,反正那九千户,按十之家算,也才九万。相比之,周朝就是西方无法想象的超级国,们想象150万平方公里、千万是什么概念,就像吃惯了丝炒饼的汉全席的概念样,而当时的周朝就已经是个汉全席了。

“城里”赶走了周厉王

公元九世纪,周厉王的时候发生了国。厉王,很明显属于批评型谥号,杀戮无辜曰厉。城,外城郭。文天祥《金陵驿》中有“山河风景原无异,城郭民半已非”句,说明城和郭是回事。在郭里面有个最的就是首都。古时候首都中国,除了首都就都是中国了,中国才泛指中原地区、中华文明。古文里面讲中国,跟们今天“中国”的概念绝对样。中国作为中华民族的代指,那是民国以的事。所以住在城里的就是国,国就是镐京城里的了,是首都市民是全国民都

厉王的世界观有毛病,觉得天的东西都是的,这倒算了,关键是让百姓摘采捕猎,说山里的浣熊、河里的鱼虾们都,都是“孤”的。更荒唐的是谁敢私议论、说话,旦被举报就,导致城里有怨声而敢载,只能路以目。最城里把国王给赶走了,导致周厉王在了“外国”。没国王之,周公、召公两位臣联执政,周召共和,公元841年就是当时的共和元年。两个臣执政了若年,周厉王的太子继位,是为宣王,是条好汉。

西周被灭,谁之错

周宣王在位的时候,国家度富强,这就是周朝历史有名的宣王中。可惜宣王子幽王继位,幽王,听这名就郁闷,常曰幽,幽王继位西周就灭亡。这个幽王是个“颇喜欢看戏”的,宠幸美女褒姒。褒姒有心理障碍会乐,幽王为了取悦,就说起看戏吧,个烽戏诸侯,给国家造点难。

宠幸褒姒也就算了,关键是想立褒姒生的那个孩子为王,也怕心理障碍的遗传问题,把原太子给废了。太子姥爷急,说好吧,十五,就把犬戎给领了。中原民族华夏,名字特别好听,华是美丽的意思,夏就是的意思,是个又又美丽的民族。第个又又美丽的国家就夏朝,周围是蛮夷戎狄。蛮夷戎狄已经是怎么样的词,已经让说得够惨的了,还够惨?戎面还加个犬!

结果就这帮很惨很惨的犬戎把周朝给灭了,这是第个被少数民族灭掉的华夏政权。面当然还有,北宋、南宋都是,但第个起表率作用的就是西周,谁也能和它抢。公元771年,犬戎破西周的都城镐京,周幽王国灭,西周灭亡。平王迁都洛邑,史称东周。这也就是说,西周的起止时间,从公元1046年到公元771年,历经275年,终告结束。

普天之,莫非王土

周朝时流行两句话,“普天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”。流行的程度跟今天地产号类似。这两句易学好记的流行语,毫无疑问是自流落民间,因为它强调国家的土地归属问题,普天之,土地都是周天子的,个无权拥有,有钱想买也没有(这个是真没有)。除非是天子分封给,获得分封之,世代享用(这个可以有),但是能转让买卖。

另外这个分封得的土地,咱们拿的还是小产权,只有使用权,没有所有权。而且还拿,得有种地,纳供赋,这种制度井田制。

跟井田制相适应的是分封制。周王把土地和民授予王族、功臣和先代贵族。据荀子讲,周武王分封了71个诸侯国,其中姬姓诸侯53国,也有考证是40国。姬姓就是与天子同姓,天子的兄、叔伯、子侄被分封,封完戚再封功臣,这个顺序是的。

建立周朝功劳最者当推姜子牙,所以姜子牙的代被封为齐国。再往是先代贵族,比如说商纣王的叔叔微子。这个很识时务,归顺了周朝,所以微子被封为宋国的国君。而且微子的地位非常,微子是公爵,姜子牙是侯爵。先代的贵族包括尧舜禹的代,也是真的假的都被封为国君。

当然,土地分给从命令,贡献财,随从作战。周朝搞分封归到底是跟它的生产平相适应。那时候如果从镐京(西安)走到现在的北京,估计得走年,因为它生产平低,发达,距离远又没有路。从镐京驾着马车,走百里,遇到片沼泽,得了沼泽再去;是遇到原始森林,得砍光了树再往去。没有路了就得砍树,结果树砍完了,车也散了。所以当时欧洲都是小城邦,也是为了适应生产平低的事实。

周朝普天之150万平方公里这么辽阔的面积都是王土,但是王管这些个王土,靠分封制管理,单匹马俩月就得累。结果王决定只管“中国”,就是首都周围的那些地方,其土地就分封给诸侯,自扫门雪,管好自己的土地。

主流武器

还得记住土地所有权是王的,的,所以听命令,贡献财,天子打仗派兵跟着打,这是义务。最关键的义务当然是从命令,需经常到镐京给天子请安,朝觐。该,这个事了:朝,削其爵,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次第往降,公爵降侯爵,侯爵降伯爵;二朝,夺其地,又该也没这么的,胆肥的,方圆600里封地给砍300里;三朝,六师移之。第三次还就别混了,天子直接派兵了。

周朝的制度是:天子的部队有14个师,宗周8师,成周6师。宗周就是镐京,个师2500,总共是20000。洛邑6个师,个师2500,总数是15000。天子共有35000名士兵。然国三师,中国两师,师。国可以养三个师的部队,7500,才养这么点兵。那会能养得起这么多兵的国家太少了。估计这7500平时也能脱离生产,主任务还是种田,然打起仗临时凑,跟民兵差多,挥着木头子就去了。

们中国古代的五种兵器,排第位的“殳”,名字很好听,其实就是木头子,比工还差点。还有另些美词形容它:梃。什么梃?木头子。还有杵,武王伐纣,血流漂杵,还是血河里漂木头子,金属就漂了。直到秋时,军队的主装备依然是木头子,开战就是帮老百姓拿着木头子冲去了。那个时候说起武装量,夸耀自己的时候,总拿兵车千乘说事,兵车千乘就是辆车三个,每辆车面跟着72个拿木头子的,外加25个员,这100乘。千乘就是3000名甲士,外加97000名拿子的和勤的,当时是这么计算的。

其实打仗的时候没这么多,这个10万是算全国,能打的、能打的全算,没钱的拿普通子,有钱的在钉个钉子,更有钱的镀个金,论贵贱都凑数,才能到10万。能按照今天的算,所以周天子3万多的部队在当时已经很得了,况且估计都是镀金子。

分封制、井田制的存在,使得每个诸侯国所拥有的数、武装量和木头子跟它的生产平相适应,这在相当程度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。

懂中国玉

在夏商周时,咱们中国种地就懂得用利技术,耕地使用的农以木、石、骨、蚌为主。青铜器是的,因为它太珍贵,主是用礼器和武器,祭祀和打仗的时候用。青铜是由铜、锡、铅三种金属按比例炼成的金,这种金浇铸的工艺相当,因为这三种东西的熔点样。锡很容易就化了,铅、铜熔点也都样。这点很好把,而且土的青铜器,没有任何两件是样的。因为它是件用个模子,完全手工制造,可能机器生产。像今天外面卖的假货,全是批量制造的复制品。青铜器的颜真正的时候是非常漂亮的,应该是那种黄金般的颜,埋在土里生锈才。所以在严谨的电视剧里面,那个青铜器、铜瓦,都是金黄的。制滥造的电视剧里,青铜器都是的或生了锈的,把生了锈的东西给国王用,国王很生气,果很严重。

除了青铜之外,中国还很喜欢陶瓷,而喜欢陶瓷的原因是因为崇拜玉。中国是世界最崇拜玉的国家。英国马戛尔尼勋爵访华,乾隆皇帝赏赐给玉如意。但马戛尔尼识货,以为是几块破石头。记里写,中国皇真吝啬,们给皇的礼价值1.6万英镑,结果皇帝给堆破石头,就把给打发了。由此可见,洋懂玉,玉的价值。咱们中国讲究君子玉,小连佩戴的资格都没有。

但是玉是任何得起的,化土为玉,这就是瓷。所以最早的瓷器是青瓷、瓷。好的瓷器肯定得备这么几个品质:光如镜、薄如纸、温如玉、声如罄。光如镜就是说平得跟镜子似的,可以用化妆。薄如纸就是薄得跟纸似的,跟今天的手机理,越薄越贵。温如玉,玉的温度得是恒温,无论什么管是搁雪里刨,还是搁冰箱里拿都是温的,声如罄,就是说真正像玉的瓷,用手敲它,能听到类似金属的声音,当当响的瓷,是扑扑响的塑料。因为对玉的崇拜,导致国对瓷的偏

中国也是世界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,史时代就用漆制造的碗。商周漆器已达到较平。周朝漆工艺量用于车的制造,车、车篷都用漆装饰,这个还是很厉害的。

第4节 秋五霸和战国七雄

齐桓公打造超级强国

周王室东迁之落千丈,诸侯再听从天子的命令,再朝觐和纳贡。到了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继位的时候,郑国的郑庄公去朝觐,于是周桓王带领周军及陈国、蔡国、虢国、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,结果郑国部队挫联军,周桓王战败,最惨的是还被郑国中肩膀。小造反能惩治,反而被修理了顿,老的威信自然落千丈。从此周天子只是名义的天共主,各诸侯再把当回事了。稍,各路诸侯纷纷崛起,为了夺得更多的土地和,拉开了秋争霸的序幕。

个起称霸的是齐桓公。公元七世纪期,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,行改革。管仲又名夷吾,这个家伙从小品德太好,打仗的时候家都是往冲,只有跑,总是以家有老自己又是独生子为借,对自己的逃兵行为行解释。就连跟朋友买卖,也老算计家。这是个特别务实的,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,没有什么思想包袱可以限制

管仲其反漫无边际的谈阔论,在相齐的时候,有个特别彩的论断: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食足而知荣。”这段话对于今天的中国很有现实意义。用们的话讲,得先抓质文明,然再抓神文明。穷山恶,泼刁民,必然是相辅相成的。相反,生活越富裕的地方,神文明程度也就越。齐国秉承着管仲的务实神,加地理位置良好,背靠海,享渔盐之利,齐国很,成为诸侯各国中实最强的国家。

齐桓公甚至建立起支多达30000的常备军,按照以的规定,诸侯国的军队规模能超7500,而周天子自己的部队规模也才35000。所以可想而知,其国家哪里是齐国的对手,但齐国想对外扩张,也能师无名,所以就提号:尊王攘夷。当时中原各国在混战之中,觊觎中原已久的少数民族政权蛮、夷、狄、戎结起,对华夏文明构成了严重威胁。史书记载当时是“南夷与北狄,中国绝若线”,华夏文明,命悬线!当时的华夏文明应该说是比较先的,汉族的定居方式已经确立,农耕文明达到平,同时们还有自己的文字语言,这些都是蛮、夷、狄、戎所备的,如果这个时候华夏文明遭到灭绝,那么对于整个类文明说都是可估量的损失。所以这个时候谁能够站保卫华夏文明,谁就是保卫了先生产的发展,保卫了先文化的方向,保卫了当时中原最广民的本利益。

头可断,发型

管仲举“尊王攘夷”的旗,使得齐国子占据了义制点,齐桓公军先是打退了山戎对邢、卫两国的侵扰,救邢存卫,在诸侯中威望增。其,面对楚国南蛮的北向扩张,齐国再度兵会中原国家的军队共同伐楚,解除了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地区的威胁。公元651年,齐桓公葵丘会盟,周天子都派参加这个会盟,承认的地位,使成为秋时期诸侯各国公认的第个霸主,齐国也正式成为第个称霸的国家。

孔圣地讲:“管子相齐,九诸侯,匡天,民至于今受其赐。微管仲,吾其被发左衽矣。”意思是们老百姓到今天都受到管仲的恩赐,如果没有管仲的话,们就被少数民族、游牧民族同化了。“被发左衽”是少数民族的饰发式特点,“被发”就是散着头发,重环垂耳;“左衽”就是们穿的是左边右边。中原汉族穿是右边左边,其实哪边哪边都无所谓,但在中国古代,这个装发型,就意味着礼制的崩,意味着国家灭亡,灭绝。这就是头可断,发型的原因。

比如,明末入关之,发了剃发令,让汉族改学发型,律削发留辫子,很多愿意,于是就遭到清兵的镇。留头留发,留发留头,鱼和熊掌能兼得。即使这样,江城为了抵制剃发令,为了留发,也抵抗了八十多天,全城被清军杀得尸横遍。有对联为证:“八十带发效忠,表太祖十七朝;十万同心义,留明三百里江山。”今天看这件事有点于荒诞,十万同心义,就为了这个发型。

的中国向把这个事看得特别重发肤,受之。年纪小的时候还可以剃头,冠礼成年之头发就能剃了,蓄发蓄须,直到临终。所以崇祯皇帝在煤山殉国的时候,无颜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,以发覆面,头发散开得能拖到部。

如果没有管仲“尊王攘夷”、保中原的话,当时的中原就被少数民族给同化了,发型换,就面这些事了。

昭王中了楚国的计

继齐桓公称霸之,晋文公和楚庄王陆续崛起。齐桓、晋文称公,因为齐国和晋国都是侯爵国,这个公是它的封爵,而是尊称。楚庄称王是因为楚国乃子爵国,是南蛮少数民族政权,西周中期才被天子册封的。楚国国君嫌地位低,所以脆自称为王,跟天子平起平坐。当时的天子周昭王了,自去楚国讨个说法。楚国听说天子,准备了艘船,周昭王特别,以为楚国害怕了,知自己错了。谁想到是因为楚国蛮嫌周扰民,设计用胶黏的船,昭王船才开了没多久就散架了,周天子全部落。可见这个楚国的南蛮是个比较有个的民族。

周天子的南征失败导致整个周朝的神话破灭,王朝由盛转衰。到了秋晚期的时候,吴王阖闾和越王践竞相称霸。吴越两国在江流域,吴国的都城就是今天的苏州,越国的都城就在今天的绍。那个时候,江南就已经开始得到了初步的开发。陆续称霸的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、吴王阖闾和越王践在历史被统称为秋五霸,个个是牛

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

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公元403年,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发生了事,周威烈王册封晋国夫韩虔、赵籍、魏斯为韩侯、赵侯、魏侯,俗称三家分晋。无独有偶,齐国的夫田氏,与此同时也废掉了姜氏,取而代之成为诸侯,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,使得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。

大家正在读